English

为了明天的希望

1999-11-17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朱振国 赵和平 我有话说

北京的秋天,是一个收获的季节。对于来自滇南边疆的28位中学生来讲,又是他们人生中一段难得的经历。他们作为云南省绿春县4300多名中学生的幸运者,来到了北京,来到了北京31中学学习、生活。

绿春县是一个典型的老、少、边、穷地区。社会进步起点低、社会发育程度低、科学文化素质低、生产力水平低、人民生活水平低。特别是文化科学基础较差,文盲、半文盲率达31.7%,比例为全省全州最高县份。1997年,在北京市西城区政府支持下,北京31中学主动承担“教育扶贫”任务,该校与绿春一中建立了长期挂钩帮扶关系。绿春县的1000多父老乡亲自发欢送第一批赴北京就读的子弟。

始建于1911年的北京31中学,培养造就了数辈英才。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、“两弹元勋”邓稼先以及著名建筑工程学家梁思成等9位院士的中学时代曾在这里度过,著名艺术家孙道临、林连昆等也曾在该校就读。该校是北京市西城区文明校园,北京市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及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。在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、深化教育改革,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,校长许承庸提出“健全、完善、夯实、提高”的办学思路,以科研为龙头,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,教育质量在不断提高。

今年夏天,许校长带领教师亲赴绿春县,接回了第三批学生。亲身体验了当地人民的热情和企盼的他,愈加感受到肩上的重担。这些来自大山里的孩子,都是少数民族学生,不爱说话,许多人是第一次见到火车。学校不仅在思想、学习上关心孩子们,而且在生活上无微不至。学校免费提供四间宿舍,党总支书记常来问寒问暖,并派专门教师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。天变冷了,师生们送来棉衣和棉被,星期天老师和同学还将他们接到家里。每逢重要的节假日学校都为他们安排活动,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。

现在已有28名彝、傣、哈尼族学生在该校高中就读。正在读高二的女生赵莹说,在北京,她的收获真是太多了,连从绿春来京的罗仙宝老师,也发现他的学生知识面广了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